政務微博,“做”什么更重要
來 源:新華網發(fā)表日期:2011-12-06
近日,一份統(tǒng)計報告表明,在政務機構微博中,微博信息發(fā)布數(shù)100條以下的占60%,500條以上的只占8%。在一家媒體發(fā)起的投票調查中,近半數(shù)網民認為政府網站和官方微博形式主義過重。有專家毫不客氣地表示,部分政務微博患上了“癡呆癥”,既“盲”又“聾”,自言自語。
毋庸置疑,作為新型溝通渠道,政務微博對于促進政府政務公開、加強與公眾互動、提升政府形象具有積極意義。然而,由于行政理念的轉變不夠及時等各方面的原因,一些政務微博更新緩慢,難以及時回應群眾訴求,成為“作秀”的平臺,引起公眾不滿。
據(jù)報道,12月3日,“北京發(fā)布”只發(fā)了一條有關國際殘奧委會2011年全會在京召開的微博:“全會歷時9天,我市主要領導、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將出席會議。”網友的8條評論都與微博發(fā)布內容無關,其中3條評論反映供暖等問題,未獲回復;有3條評論對“北京發(fā)布”所發(fā)微博表示不滿。有網友指出,“北京發(fā)布”微博要向“上海發(fā)布”微博學習,及時發(fā)布信息,貼近實際生活,及時有效地回應民眾訴求。
作為網絡問政的新形式,政務微博不能僅僅“做出姿態(tài)”,更要放下身段,貼近民生實際,關注民眾吃喝住用行等基本需求,切實反映并維護公眾利益,從而推動政府工作的科學發(fā)展。作為開放性的問政方式,政務微博不能僅僅在形式上“回應”民眾訴求,更重要的是切實改進作風,積極解決群眾困難,把作用真正發(fā)揮到最大。政務微博作為溝通政府和公眾感情的紐帶和載體,不是冷冰冰的“140字”的回應,更不是如曾發(fā)生的某地斥責網友“亂吠”的失態(tài),根本在于真正樹立宗旨意識,切實運用好公共權力,為廣大公眾謀取福利。
網友對某些政務微博的不滿,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對一些政府部門工作態(tài)度和效能的不滿,反映出廣大公眾對政府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。而許多政務微博患上“癡呆癥”的背后,不僅僅是政府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風的亟待提升,更重要的是行政觀念亟須轉變。服務行政要求以人為本,將公眾看做服務對象而非管理對象,要積極回應群眾利益訴求,運用好公共權力解決群眾困難。
政務微博的背后,應該是一個個負責任的政府部門。政務微博不僅僅在于“說”什么,更重要的是“做”什么,對于民眾訴求,不能置之不理,更不能敷衍塞責,要充分利用好這個互動平臺,切實把解決群眾困難、維護群眾利益落到實處,這才是開設政務微博的題中應有之義。